第1452章 天下,为炎黄(2 / 2)

“炎帝,你看到什么了吗?”

“一个残影。”

……

观众们跟着江逸的视角,来到了下一个时代。

夏,一个被后世怀疑是否真实存在的朝代。

昔年,河水泛滥,许多地方的百姓民不聊生,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

为了应对常年不绝的滔滔洪水,一些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并推举鲧领导治水。

鲧采取用土木堵塞,以屏障洪水的策略,历经九年,最终失败。

江逸来到了这个河水泛滥的时期,许多本为陆地的地方,被黄流淹没,洪水泛滥之处,寸草不生,百里无一人。

“治水要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可以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因此,我认为,堵不如疏。”

鲧死后,他的儿子大禹承担起了治水的使命。

经过他的治理,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

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农业生产因此得以恢复。

大禹治水,更是为后世治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除此之外,鲧以堵治水还暴露了一大弊端。

他并未能团结起当时的各大部族,大禹则动员各族,将各大部族团结在了一起,共同治水二十年。

这一举动,不仅空前的团结了华夏先民,也极大的提升了大禹的声望。

在洪灾得到根治后,随着各大部族生活环境的改善,首个统一王权的产生也就得以奠定。

因此,大禹治水,远非单纯地解决了洪水那么简单,它的当时意义,和对后世影响,足矣成为华夏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江逸来到一处木屋外,一个扛着锄头的大汉迎面走来,他见到江逸,目光微微诧异。

见江逸是往上去走,他赶忙提醒道:“往上可就危险了,你是那哪个部族的少年郎,切莫犯险!”

“多谢提醒。”江逸礼貌回道,却毅然上前。

大禹见状,心生疑惑,虽见这少年衣着奇特,相貌不凡,却不知道他为何有如此勇气。

扭头看了眼木屋,大禹眼神流露出一丝眷恋,但只微微驻足数秒,便再次踏上了,前往治水的路。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中这句话,诠释了此时的大禹是何等艰难。

因为怕尝到了甜的滋味之后,就无法再去面对痛苦和孤独。

就像流浪猫,吃惯了各种食物,突然有一天,有人喂给它猫粮,让它吃上了几天特别美味的东西。

可当这人甩甩手,或者时不得已走后,吃过美食的它,是否还能再用以往的心境,去吃那些残羹剩菜?

以前对它来说是幸福的东西,对那时候的它,还会觉得幸福吗?

它是否会对美食更加留恋,却再不可能吃上,郁郁一生?

这是一个充满了人性的思考,没有人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

“大禹,不进去看下家人吗?”同行的人,问道。

“走吧,走吧……”

大禹,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