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分粮和搬出知青院(1 / 2)

为期半个月的夏收双抢结束,知青院的所有人都仿佛经历了一个由死到生的轮回。

尤其是一直从事割麦这个工种的几位男知青,经过这半个月的煎熬,都仿佛脱胎换骨一般。

累是真的累,但熬过这段时间之后,无论是体质也好,还是意志也好,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有过这样一段艰辛的经历,再干其他的农活,也就不觉得辛苦了。

女知青们从事的是相对清闲的工作,但在烈日的暴晒之下,从早到晚干上一整天,对于她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城里人来说,同样是巨大的考验。

熬过了这段时间,她们也初步蜕变成了合格的农家人。

辛辛苦苦半个月,分粮食时的喜悦就是对所有人最大的补偿。

交完公粮之后,剩下的粮食就可以按照人头和工分分到每家每户。

大河村分配粮食的原则是人七劳三,也就是先按照人头分掉所有应分粮食的七成,剩余的三成再按照每个人半年的工分进行分配。

村里人按照人头分粮食,不分男女老幼,分到的分量都一样多。这一点和城里的规定不同。

知青点的知青和村民们享受的是同样的待遇,每个人都按照人头分到了五十斤小麦。

按照人头分完所有应分粮食的七成,剩余的三成就要按照公分的多寡来进行分配了。

公分挣的多,分下来的小麦自然就多,公分挣的少,分下来的小麦自然就少。

岳文轩只有三个月的工分,按劳分配这一部分只分到了十四斤小麦。

人头部分的五十斤,再加上按劳分配部分的十四斤,他一共分下来六十四斤小麦。

村民们还有自己的自留地,平均每人一分地,种的同样是小麦,平均每人大约有四五十斤的收获。

除了陆文兵这个老知青,其他人到来的时候,冬小麦都已经种上,所以其他人都没有自留地,要等到夏收之后,大家的自留地才能分下来。

少了自留地的收成,知青们分的这点粮食肯定不够吃。

对于这一点,当地知青办也有相应的补偿政策。所有尚未分到自留地的知青,每人都给多补了一个月四十斤的粮票。

拿到最后一次四十斤粮票的补偿,从这个夏收之后,知青们的吃穿用度就和村民们完全一样了。

今后要想分到更多的粮食和更多的钱,那就只能尽量的多挣工分。

大河村的粮食分配,每年分夏秋两次,分钱却只有一次。秋收之后,按照各队全年的经济收入,根据工分的多少分钱。

分钱是纯粹的按劳分配,先计算出一个公分的公值,然后按照每个人全年的工分总值,计算全年收入。

有了全年收入的数字,还要扣除春秋两季分粮需要缴纳的款项,剩余的钱就可以分配到每家每户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工分就是命,不放过任何一个多分公分的机会,哪怕为此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

但每个村总有几个懒汉,经常以各种原因不上工,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公分。工分少,分到的钱自然就少,有些人甚至会少到无法弥补扣除粮款的这一部分。

这样的人就是每个村都有的倒欠户。

也有一些倒欠户,并不是因为家里人懒,而是因为家里遭遇了困难,不得已借了集体的钱来应急,这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顾冰雪很是庆幸。如果大河村分钱也是按照夏秋两次,那她就成了让人鄙夷的倒欠户。

因为她来的太晚,工分几乎没有,能按照人头分到粮食,但买粮的钱却不够扣的。

真要是成了村里的倒欠户,哪怕她有适当的理由,也免不了会被人说嘴。

夏收之后,对于知青们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划分自留地。

知青们的自留地原本要划分到一起,但在岳文轩的要求之下,他们兄妹二人和顾冰雪的自留地另选个位置。

大爷和四叔家的自留地都是挨着的,他也选择了这一块儿,有两家亲人照顾,他也就不用担心自留地的产量了。

对于每一个村民来说,自留地的产量才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平均每人一分的自留地看上去很少,但一个人全年的吃喝却有三分之一来自这块地。

要是自留地种不好,必然要饿肚子。

知青们的自留地划分之后,马上就要种植秋季作物,一点都不能耽搁。

对于自留地种植作物的选择,主要有两种,那就是玉米和红薯。

多数人家的选择都是少量培育红薯,大部分用来种植玉米。

岳文轩的情况特殊,不需要红薯充饥,就能保证三个人吃饱肚子,所以三分地都选择种植玉米。

秋季作物种类繁多,有玉米、高粱、大豆、红薯、花生、芝麻等。

播种完毕,也就标志着双抢的结束,村民们暂时不用那么忙碌了。

来到大河村之后,过了三个月的集体生活,对于岳文轩来说,这样的体会不太好。

主要是太不方便了。

他明明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却碍于众多眼睛的注视,只能保持和大家一样的生活水准。

他早就想过搬出去住,只是因为刚来插队,不适合太过特立独行,所以才选择了过上几个月的集体生活。

如今夏收结束,他对于知青和村里的情况都有了充分的了解,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想要搬出去住,首先就要有合适的房子才行。

他不得不过了三个月的集体生活,主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本来的打算是自己出钱,在农闲的时候建两间房子,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但现在却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

上个月,村里的一个五保户老太太无声无息的走到了生命尽头,她的三间住房也就空了出来。

老太太是军烈属,她的房子是十年前修建的,总共有三间住房,虽然只是土坯房,但因为保养的好,继续住上十年也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