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1 / 2)

仙官 随轻风去 4722 字 2022-06-07

圣人一言,点醒梦中人,叶行远知道自己并不是依靠问来获得答案,心中便有明悟。所以心服口服的施礼,感谢圣人。

高华君在旁点头,若有所悟。他本是圣人座下悟性最高的几名弟子之一,听他们对答,也有所感悟。

想通了此行的意义,叶行远不再执着。他来洛邑有自己的使命,便再度向圣人行礼,诚恳道:“学生此来,一方面是向圣人请教大道学问。但更重要的,是要向圣人求救。越国无故兴兵,攻打吴国,如今兵临城下。

吴国无力抵抗,眼看就有灭国之祸,只求天子与圣人出面调停,斥退越国,保我吴国五百年基业社稷不失,也平定诸侯秩序,解决当前的乱象。”

吴国乃是周朝开国之时就分封的诸侯,吴伯原是武王的亲弟,吴国传承悠久,有朝廷的背书。如今当逢乱世,各国之间战乱不休,早就忘了天子的权威。事实上,如果朝廷有实力的话,是可以强制要求诸侯国停战的,尤其是师出无名,更要受到惩治。

如果越国执迷不悔,天子甚至可以将其斥为“逆贼”“朝敌”,号召天下共击之。朝廷有足够军力的话,也可以兴兵平乱。

不过这些事,都只会发生在周王朝的前期,自平王东迁都洛邑之后,周王室日益衰落。强大的诸侯根本不愿意搭理这位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虽然也有不少人提出“尊王攘夷”,但终究没有落到实处。

至少已经有三百年,没有人向周天子哭诉,求这种调停惩乱的机会了。

圣人微笑,脸上露出满意之色,点头道:“吴越争霸,苦的还是百姓,此事天子已知晓。明日我就带你进宫,参见天子,你据实报上,天子自然会调派大军,为吴国做主。”

如今圣人一言九鼎,在朝堂上说一不二,天子幼小,呼之为仲父,都会听从这位“仲父”的意见。

圣人既然说了会为吴国出兵,此事当不会有什么变故。叶行远松了口气,自己之前搅乱了这段历史的进程,看来并不影响后续的结果。

毕竟现在无论怎么说他表面上是“弑君者”,就算天下人人都夸赞他豪侠义气,为国为名,但他还是要担心周天子的态度。

如果因为自己的作为,而导致朝廷不愿意派兵救援吴国,那后续该怎么发展,叶行远可就一筹莫展了。

不过叶行远也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圣人与朝廷都是愿意来介入诸侯事务的。只是因为各地诸侯已经习惯了不向天子求助,所以他们缺乏一个口实。

如果强行介入诸侯的纷争,名不正而言不顺,圣人不为也。

历史上的钟奇,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冒死前往朝廷,向天子与圣人求助。圣人得到这机会,这才以犁庭扫穴之势南下,慑服越国,开始奠定周王室复兴的声威,踏出了“克己复礼”的第一步。

听到圣人答应相助,高华君为叶行远高兴。圣人开始忙碌学宫中事,他告了假,带着叶行远回到自己的住所,让叶行远住上一晚,明日入宫。

叶行远与高华君早就有相处的基础,对他的脾气也甚为了解,两人言谈甚欢。不过显然叶行远在高华君死后世界的行动,并没有影响到钟奇死后世界的“高华君”。

高华君的记忆之中,并没有叶行远这么一个人。

他与历史记载的一样,在发现父亲和后母要杀自己之后,便背井离乡来到洛邑,向圣人求学。如今在洛邑已经待了三年,他天资绝顶,学东西极快,已经被圣人视为贤弟子之一。

这个“高华君”与之前叶行远所见的那个相比,并无差别,可见这位孝子表里如一,不失其赤子之心。

他与叶行远惺惺相惜,促膝而谈,直到东方既白,隐有鸡鸣,才赶忙催叶行远睡了一会儿。第二日一早起身,先到学宫拜见圣人,一起前往王宫。

如今的洛邑,经过数百年风霜,远不如以往繁华。说是王宫,其实也荒废了不少,大片宫殿都空置着。圣人为了王室尊严,曾打算重修殿阁,但考虑到财政问题,终于还是没有急着大动干戈。

要到后来天子成年,圣人之德服膺四方,各地诸侯恢复了朝贡,王宫才开始重建。那该是十多年后的事了。

叶行远心中吐槽,随着圣人亦步亦趋,进了宫门,穿过大片的空地与台阶,这才到了燃着灯火的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