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太宰的转达,九江王英布苦笑不得,颇为无奈,看来这位汉国使者还必须得见见了。
现在这种局面,除了召见汉国使者,否则就是一刀将他杀了,除此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随何使用激将之法,英布自然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是有些时候明知如此,还是得照做。夺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有些事情拖延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得尽早面对。
英布点点头,对太宰道:“去请汉国使臣进宫吧,暂时先保密,莫要让楚国人知道。”
“是!”臣会小心谨慎处理的。
之所以答应召见随何,并非是一时赌气或者单纯地爱面子,而是英布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慎重政治选择。
也许拖延了这几日时间,最大的收获就是想明白了其中的利益纠葛和自己的定位吧,继而需要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来。
得知英布召见的消息,随何很是激动,总算是熬到这一天了。高兴地同时,心中又略微整理了一些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做好应对的准备,他很有信心可以说服英布。
……
“汉国使臣随何参加九江王,代表汉王问候九江王!”王宫之中,随何见到了英布。
英布点点头:“汉王有心了,多谢!”
随即又问道:“你就是那个汉国的使臣,激将想要见寡人?”
随何笑道:“九江王见笑了!”
英布也不会多和他计较,沉声问道:“说吧,汉王派你来做什么?”
随何知道正题来了,回答道:“在下随汉王之命前来邀请九江王。一同伐楚!”
“寡人本来就与西楚霸王亲厚,为何要跟着汉王伐楚?”英布反问一声。
随何从容道:“九江王,请恕臣直言,九江与楚国果真亲厚吗?如果真是如此,那项羽伐齐之时。亲自率军出征的,当时有从九江国征调兵马。按理说您该率领九江国的全部兵力,出兵齐国,身先士卒才是啊!可是九江王您称病不往,仅仅派出了四千将士前往……此番汉王率领诸侯联军攻陷彭城。大王也该率领兵马前去救援的,可是大王按兵不动,以至于彭城陷落。凡此种种,臣并未看出九江与楚国亲厚。”
英布轻轻一笑,随何简单的几句话说的完全都是事实在,这也正是自己之前失误的地方。
随何续道:“大王,您和项羽都是反秦的功臣。现在大家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不因为诸侯国封地的大小,实力的强大和弱小而地位有差别。您现在这样对待西楚国,已经不像是诸侯间的平等关系,更像是一个臣子侍奉君王。
若真是如此天下人可能会误会大王。将九江当成是楚国的属地。如果大王承认,但之前不援救楚国,坐视楚汉开战,也不是一个臣子的作为,传出去对大王的名誉很是不利啊!”
英布点点他,知道这样情景完全就在预料之中。能够派来出使游说之人无疑都是的口才了得。才思敏捷之人。几句话就将自己绕到自己不仁不义的境地,英布不由的露出一丝苦笑来。
“如此来说,寡人为今之计难道只有跟汉王一道起兵反楚?但寡人听闻彭城之战后。中原诸侯全都背汉向楚,此事又该怎么说呢?”英布淡淡地反驳着。
随何摇头道:“彭城之战,项羽之胜不过是胜在军事上,是一时的胜利。即便他在强大,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杀害义帝的不义罪名永远都在。在道义上永远站不住脚。中原诸侯一时被其蒙蔽,想来九江王应该不会。
如今汉王退守荥阳。汉军驻守成皋,互为犄角。粮草兵员从巴蜀和关中源源不断运来,与楚军对峙中原。项羽想要反攻汉国,就得劳师远征,汉军以逸待劳,楚军怎么是对手呢?说实在的,中原诸侯是谁强大就倒向哪一方?时间久了,定然多多支持汉国,这种情况下强弱之势很明显。
到时候项羽必然要和天下诸侯为敌,即便是楚霸王有三头六臂,怕是也难以应付。大王是明智之人,何必把九江国的未来和项羽联系到一起呢?楚国可谓是危机重重,将来定然有危险,说到时候会联系到大王和九江国,与其如此,还不如考虑和汉国联盟,一同出兵反攻楚国。”
英布含笑听着,偶尔轻轻点点头,问道:“汉王的意思是请我一同进攻西楚国?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大王现在的九江王,九江国位于淮南,可是淮南之地并非尽数归于九江啊!”随何的意思很明显。也就是说事成之后,有可能将整个淮南封给自己。
“你很会说话,汉王派你出使是对的,回去告诉汉王,此事寡人答应了,与他一道出兵反攻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