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我需要三轮射击的参数!”
“角度23。”
“东南风,每秒12.6米。”
“浪高3.6米!”
“距离14327米!”
“炮口左偏斜3°,横摇。”
电话机将从战舰各个外部观测仪反馈回来的参数源源不断带入火控舱,在士官的叫喊中被士兵们设定到机械计算机上,高精密齿轮带动的计算机很快就根据这些参数调整好下一轮射击诸元,随后换转成电子信号,通过密密麻麻的电线传到炮塔随动陀螺仪和同步电动机上。
紧接着,关岛号和棉兰号各自的三座三联装380毫米/l47型舰炮就自动旋转起来,炮管吞吐随着波浪上下移动,对准了远处照明弹下摇晃不定的对手。
舰炮随动系统,或者叫rpc,这就是继雷达后,关岛级或者说是新华海军在不利气候条件下的又一大杀手锏!
从巴士海峡那次恶劣气候下作战开始,李默就一直梦想着解决坏天气高海况时的战舰作战能力差的弱点,那时因为电子技术限制,该系统迟迟未获得突破,直到关岛级开始建造才突破,并被安装到了河北级战列舰上。
随着战争爆发,限制装备数量的价格因素被无视后,这套系统如今已经成为了新华海军制式装备,就连最新的崇明岛级驱逐舰都开始安装。
第四轮齐射打出。
“轰。”
不断从孤拔号身边腾起的水柱,当西摩尔和伯尼斯脸色愈加难看,他们没想到新华海军的舰炮在这种恶劣海况下还能打得那么准,正要下令解散编队各自突围时,身边闪出一个巨大的火团。
14500吨,下水时曾被认为是战列舰的美国田纳西级装甲巡洋舰蒙大拿号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由于天昏地暗,谁也不知道它是被谁击中的,虽然这份功劳后来被记在了一直对着他狂轰的轻巡洋舰乌苏里江号身上,但很多年后的水下科考队给出了答案。
一个巨大的伤口从蒙大拿号舰体舯部侧舷裂开,它是被一枚380毫米击中了侧舷的副炮弹药库,由于田纳西级还是老式炮廓炮,而且当时美国人为了节省造价,采用了副炮统一弹药库设计,所以当1052枚152毫米炮弹被诱爆后,直接在侧舷开出了一个30米长的大伤口。
即使风平浪静时这种创伤也足以致命,何况还是暴雨大风的高海况情况下,所以不等蒙大拿号发出求救信号,便迅速翻覆消失在了波涛之中。
蒙大拿号的迅速沉没,无疑对协约国将士是个沉重打击,尤其对剩下三艘田纳西级装甲巡洋舰上的美军士兵来说,更是吓得直打哆嗦,心底只有一个念头。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美国!”
和英国一样,由于对战前世界海军超规格竞赛大扩张准备不足,在大量老水兵都被抽调前往新式战舰服役后,这些老军舰和巡洋舰上都是才从预备役转来的新手,随着美国大量主力舰被击沉,老水兵死的死、伤的伤,恶果终于开始显现,这些预备役水兵根本无心再战斗,只打出了一串准许脱离的信号灯后,便偏转舰艏开始加速脱离编队。
看到偏转舰艏的三艘田纳西级装甲巡洋舰,西摩尔差点想把这些美国佬抓回来全枪毙了,因为敌人是偷袭,舰队还未完成战队编组,加上为了减少被发现概率,使用了更密集的楔形航行编队,所以原本挡在最左边的田纳西一走开,最中间之前受伤的澳大利亚号顿时暴露在了敌人火力下。
距离敌人只有8000米的图门江号最先发现这个变故的,在照明弹帮助下,舰长很快就发现了空隙中间的澳大利亚号庞大身躯,立即指挥12门152毫米主炮将全部穿甲弹都打了过去。
每分钟72枚152毫米炮弹,换做其它国家的炮弹或许还伤不到战列巡洋舰,但为了增强轻巡主炮杀伤能力,新华装备和技术部门花了很大力气研制152毫米穿甲弹,还首次使用了钨,虽然还未达到后世钨合金穿甲弹的程度,但澳大利亚号只是最早的不倦级战巡,防护上本来就非常薄弱。
虽然空隙拉开后,澳大利亚号也看到了向自己拼命开火的图门江号,4门双联305舰炮不断怒吼还击,但风浪太大,舰体本来就摇晃厉害,炮弹打出去时都带着飘,根本无法命中,反观图门江号虽然舰体轻影响更大,但舰炮随动系统保证了它在高海况下还能保持相当的命中率。
三分钟的狂泻弹雨后,图门江号终于立了大功,几枚穿甲弹钻透了舰艏5英寸(127毫米)的防护装甲,被阻隔后弹道偏斜,一头向下扎入了水线位置的鱼雷发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