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贪墨 税监 济宁(1 / 2)

恶明 特别白 4221 字 2019-09-04

济宁号称是山东最富之地,济宁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方最重要的枢纽,大批的船只都要在这里集散货物,在工商业还没有这么兴盛的时候,济宁府就靠着漕运和私盐,富裕无比,人称是江北苏杭。

到了现在,因为北三省的棉花要运往南方,棉花这种货物体积大重量轻,如果走陆运的话,成本高的吓人,海运来说,船主们都不愿意运送棉花这种没有利润较低的货物,所以运河的航运就是最佳的选择了。

每到棉花收获的季节,大批的船只航行于河上,破天荒的竟然是出现了堵塞的情况,棉花的价钱提高,在江南很多的纺织工场都是承受不住,这些工厂主不少是经营不下去,只能是把自己的工场卖给更大的商家。

也有些聪明的,带着银钱北上,他们毕竟是开设工场的世间要早于北方,多了些经验和思路,在竞争上面也是有优势的,在那里开设纺织工场,也还能有些钱赚,取得原材料最方便,进出货物也是便利无比的济宁府就成了首选之地。

北三省的棉花价格开始上涨的时候,济宁几乎是用更快的速度变得繁华起来,各种工场纷纷的开设,棉花运到济宁的河港码头之后,在从前是补充给养,稍作停顿,现在则是直接的售卖出去一部分,然后空出舱位来装运棉布和各种棉纺制品,运送到江南销售。

这件事情上,最占便宜的还是济宁的河道衙门还有知州衙门,济宁在明朝立国的时候是济宁府,后来列为州。这些年除去几次大乱之外,济宁的繁荣竟然是没有停顿,积攒了一百多年,这种程度很是惊人。

加上工商大兴,棉花暴涨,济宁州的规模愈发的扩大起来,原本城墙周围的几个乡镇村落都是连成一片,大批的工场和商铺仓库星星点点的座落其中,此时的济宁府基本上看不到什么闲人。你若是想赚钱做工,那么大把的商铺和工坊等着你去做,如果你想不务正业,浪荡街头,那官府也有办法,打着圣人教化的名义,凡是在街头流浪没有职业的人,第一次鞭打十五鞭,第二次直接流放,当然这个流放就是换一种途径去做工,而且还没有工钱。

城内的父老现在都是不断的请求知州衙门扩建城墙,把城外的那些工坊什么的圈进来,而且还不用衙门讨一分钱,众人愿意自己掏钱募工。

此时的济宁知州可是天下间有数肥缺,已经是和扬州,苏州知府,某些地方的盐运使都是一个等级了,官员们上下钻营也就是愿意去担任三年的知州,家中几代都是富家翁了,而且还是大富翁。

因为你坐在这个位置上面,就算是不伸手捞钱,只要是拿那些应该到手的常例银钱,三年知州坐下来,三十万两白银是轻轻松松。

这样的肥缺,这样的富裕之地,自然也是税监们的重点对象,在济宁督税,就算是收再多的银子也不算是什么本事,因为这里本身就有个厚厚的底子在,所以自第一任的税监来到这里,就想的明白,我就是来捞钱的。

第一任的税监捞的盆满钵满,嘴角流油,恋恋不舍的回到京师,原本只是居住在紫禁城通铺的小太监,一下子在京师的好地方置办了几个大宅院,还盘下了不少的铺面买卖,让周围的人看的眼红。

目前的这第二任马税监来到之后,更是什么面皮也是不要了,直接就是派手下传下话来,若是不想被查税,那就先每家缴纳一千两银子上来。嘉靖十年的时候,一千两银子是一笔很大的款项,到了嘉靖二十一的时候,一千两银子的规模却只能说是中等偏上,因为这些年海上的贸易兴盛无比,日本本地的金银矿开采出来的贵金属,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南美掠夺的财富,都是在大明的港口上唤作了各类特产,这些金属流入大明,实际上带来了一定的货币贬值,这也就是说一千两银子不如十年前的值钱了。

但是这一千两的银子的书目,除了济宁城里面的盐商,粮商之外,其余的商户都是这几年才刚刚扩大了自己的规模,手中有了几个钱,一千两银子还是很要命的,偏偏这钱不是收税,若是收税的话,还可以送个几百两银子,让税监宽限一下,也就糊弄过去,上一任的税监就是先狮子大开口收取高额的税赋,然后各家送钱贿赂,这税监也就是把那个高税额不了了之。

不过第二任的税监搜刮起来,根本不讲什么情面,直接就是放出话去,每家先交个一千两银子的落地钱,其余款项再行商议。

现在的京师宦官离开京城的时候,已经是没有干出些模样来,不让其他人小看的心思了,各个出京的时候,都是花了大笔的银子才捐来的这个税监,不尽快捞回本钱,继续赚些钱财,实在是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