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底由于中曰战争再一次爆发,庞大的军事订单直接拉动了国内钢铁、化工等基础行业的发展。除了这个外,之前陈敬云主导的一系列基建投资也开始进入**,使得了国内和军队相关的工业比如钢铁,化工等产业出现了大规模发展,从而拉动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缓慢复苏后也就让1931年的财政收入预算达到了四十亿,而这个数据原本应该是1929年的目标了。
而更关键的是,这场中曰战争虽然不断传来胜利的消息,但是几乎每一天都是需要海量的军费支出,军费的庞大支出严重挤占了国家方面的其他开支,使得了去年年初所制定的经济复苏政策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也让政斧出现巨大的赤字,不得不发行大量的国家债券维持财政的正常运转。
经济发展司的报告核心内容很简单,那就是目前的中国经济能力有限,要么是和曰`本继续进行战争,要么是停止战争然后把钱花钱国内建设上,一边打仗一边进行国民经济的建设是不可能的事。
经济发展司的那群人自然是不会明摆着建议陈敬云立即结束战争,毕竟这场战争在国内的宣传中已经上升到国家民族存亡的地步,尽管它并不是如此。毫不客气的说,朝鲜战争的胜败动摇不了中曰两国的根基,中国败了大不了暂时退守鸭绿江,而曰`本败了大不了依靠海军退守本土。朝鲜的最大作用并不在于他的经济或者工业资源,而在于军事地位,对于曰本来说,朝鲜就是曰`本进军大陆的桥头堡,有了朝鲜才能够继续进军中国,而对于中国来说,把朝鲜给占了就可以断绝曰`本进军大陆的决心,包围广大东北乃至华北地区的战略安全。
现在这场战争里,中国的军队已经在朝鲜占据了优势,这个时候人们想象的都是怎么把曰本人在朝鲜的二十几万部队收拾掉后什么时候登陆曰`本本土。
如此一片胜利气氛下,谁要是说目前国内已经难以维持了,肯定是要被其他人指责的。
经济发展司的人没有明确的说,但是它却是用一连串的数据向陈敬云说明了这个事实。那就是如果把这场战争延续到半年以上甚至更久,那么对于国内工业经济的发展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看着朝鲜战场上元山和釜山地区的一道道红线和蓝线,陈敬云自言自语着:“是该想着怎么结束掉这场战争了!”
陈敬云想着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争的时候,元山地区,数十万中国部队如同潮水一样向曰军发动了进攻,兵力处于劣势的曰`军本来就困难重重了,偏偏补给也是极为严重不足,从元山港口获得的补给根本无法满足二十余万大军所需,加上前期作战中,曰`本驻朝部队丢失了大量的重武器装备,使得了元山地区的曰`本严重缺乏大口径火炮。
曰`本陆军的炮兵火力除了师属火力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读力炮兵部队,而这些读力炮兵部队才有大口径火炮,而这些读力火炮部队在前期中大多数被抽调到了曰`本第一军中,曰本第一军的覆灭不但葬送了大量的步兵部队,更让曰`本驻朝部队损失了绝大多数的重炮。至于后期的平壤作战中,曰本的第三军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大口径火炮来和中国的大口径火炮相对抗。从平壤撤退后,一路跋涉到元山地区后,第三军剩下的大口径火炮更是没有几门了。
只剩下一部分师属火炮的曰`本元山守军面对中国陆空部队的联合进攻,抵挡的甚为艰难。
金谷范三已经是连续数次向国内大本营发电报,要求增援,而且说继续炮弹等弹药的补给。
等到了1931年的春节过后的大年初十,倒也就是1931年2月26号,面对着中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新一轮的猛攻,元山地区的曰`本已经被压缩到了方圆不足二十公里的区域,包围圈内的曰军已经不足二十万之数,这个时候,金谷范三首次向曰`本国内大本营请求海上撤退,说继续打下去的话,第三军和第二军覆灭在即。
曰`本国内大本营这个时候也是知道现在已经不是犹豫要不要撤退的时候了,而是要想着怎么撤退了。
曰`本在元山地区的部队要撤退,曰`本海军迅速是行动了起来,曰`本国内的民间船只也是被一一征用,不管是客船还是轮船,不管是数千吨的大船还是数百吨的小船,只要能够开到元山港去的,都被曰`本海军征用。
一时间,元山到曰`本本土的数条航线出现了众多挂着曰`本国旗的运输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