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负责科举(1 / 2)

科举,在历朝历代都是头等的大事。

不夸张的说,科举是与一个国家的国运紧密相连的。

朱元璋对科举自然也非常重视,往年的科举全都是由太子朱标负责,直到今年才让朱雄英负责。

殿试,是科举的最后一关。

能进入到这殿试中的文人,无一不是才华横溢。

这些人能从万千考生中杀出来,智商绝对是在整个大明都是名列前茅。

朱元璋让朱雄英全权负责此次科举,意图也非常明显,那便是为太孙网罗人才。

几乎全天下的人才都要来参加科举,若是朱雄英能碰上几个看的顺眼的,便可拉到自己班底。

科举绝决定着数千人的命运,同样也决定着大明未来的走向。

要想对大明风俗进行根本性质的改革,科举考试就是其中的关键。

明朝初年,便有南北榜事件。

大明由于北方发展较为落后,人才自然不如南方涌现的多,所以往年科举考试都是南方才子上榜的多,而北方几乎要足足低上南方一倍。

洪武三十年时,甚至出现了榜上学子全是南方人的现象。

如今由朱雄英来负责科举,南北之分自然会被他扼杀在摇篮里。

朱雄英思来想去,决定执行南北分开取士。

不过朱雄英现在还没有开办武举的打算。

武举这种方式,最早的时候始于先秦。

建立军校,培养军事人才,始于唐宋。

至武则天时,才增加了武举。

宋代时就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武举制度,甚至还出现了大批人专门学武考武举的现象。

武举考核的原则也非常简单,以策定去留,弓马决高下。

元朝时不许汉人习武,直到元朝灭亡都没有开设过武举,这其中与汉人在元时地位低下有密切关系。

大明刚刚建立的第一年,朱元璋就广开科举,诚召天下有才人,中间的几次考试朱元璋都亲自到场,观看考生们骑射。

朱元璋崇尚文武皆备,想通过科举选出文武双全的人才。

但之后几年的科举考试选出来的人才都不尽如意,朱元璋便直接下令废除了科举。

底下官员曾数次上奏重开科举,但朱元璋重来不以为意。

他认为科举选出来的人才全都是徒有其表,根本见不得真章。

直到洪武十七年,由于朱元璋大开杀戒,底下官员都被杀了个七七八八,中间的缺口非常大,朱元璋没有办法,这才下令重启科举。

只不过从这以后,再无武举,只单单的留下了文举。

之后几年,也有官员上奏重开武举,但也被朱元璋一一拒绝。

朱元璋不开武举的理由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他看不上这些所谓的武举人。

一辈子金戈铁马,杀敌无数的朱元璋看到那些通过选举上来的武举人实在是难以忍受,军队中随便挑出来个军士都比这些所谓的武举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