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千古文章(2 / 2)

所以小学时写作文,不管是拦火车还是拦惊马,又要低头看看红领巾,又要想起一大堆的英雄人物,理论上是根本来不及的。

看完红领巾,想完英雄人物,还来得及做的事儿,绝不会是拦惊马或拦火车,最多是扶老奶奶过马路。

若果想得再多一点,等想完了,没准老奶奶自己已经颤颤巍巍的过完马路了也说不定。

“萧大人,就算有危险之时,身体会比头脑先反应。这也不能打比方到大明天下吧。

大明天下何其大也,比一个人要大太多!真有危险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哪里需要用得到这么快的反应速度呢?”

萧风摇头道:“徐大人你这就不讲理了。大明天下虽然比一个人大太多,但大明天下的头脑也比一个人慢很多。

你也说了,大明天下的头脑就是你们这些文官,看看每日朝堂上的争论不休,看看推行一件事的反反复复。

若大明天下真是一个人,那这个人的头脑反应速度,绝不会比你刚才面对安青月时快。”

徐阶冷笑道:“哦?那萧大人倒说说看,大明天下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需要身体比头脑先反应呢?”

萧风惊讶地看着他:“这还用说吗?鞑靼寇边时,是大同总兵先打的仗,还是内阁先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指挥呢?

倭寇在沿海烧杀抢掠时,是当地官兵先奋起反抗,还是等着内阁思考后再发出命令呢?

有些危险来得慢,头脑自然可以从容思考,想出对策;但变生肘腋之时,靠头脑只怕早已来不及了!”

徐阶知道这个话题上自己又输了一局,他老谋深算,不在一个坑里蹲太久,免得得痔疮,立刻转换话题。

“自古道‘兵凶战危’,又道‘佳兵不祥’,可见都以武夫之事为不详之事,君子不为也!

既然萧大人说文武并重,为何不见古人对读书一事有这样的评价呢?”

萧风笑了笑:“徐大人这是两个问题,我先回答你

徐阶想了想:“这算是一句,不过时逢乱世,一个文人尚能忧国忧民,似乎也不能说是误国吧!”

萧风点点头:“那么‘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不是古人说的呢?”

徐阶忍不住嘲笑道:“萧大人记性不太好啊,你在和犬子对话时,已经用过这句话了。

怎么,是实在没什么可说的,又搬出这句来了?有失格调啊!”

萧风淡然一笑:“我反复搬出这句来,就是想告诉徐大人一个道理。

一个文人能自省,是多么难得的事儿。

徐大人,历史上骂武夫的文章确实多,骂文人的文章确实少,徐大人不妨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徐阶心想这还用说吗?你这是自己作死啊!当下昂然道。

“公道自在人心!武夫乃祸乱之源,故而骂武夫的文章多!文人乃治世之本,故而骂文人的文章少!”

萧风哈哈大笑:“错!公道虽在人心,笔杆子却握在文人的手里!

文章既是文人写的,自然是骂别人的多,骂自己的少!

这么简单的道理,徐大人都不敢说出口,还要拿古今文章来证明公道自在人心,你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