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汉奸,还不住口!(1 / 2)

抢救大明朝 大罗罗 4119 字 2020-01-03

紫禁城,武英殿。

“摄政王,老朽所言,句句属实啊!若是朱贼太子和吴三桂没有勾结,老朽和刘总戎又怎会出兵北直隶,冒犯大清朝的天威呢?老朽和刘总戎所献上的书信,就是朱贼太子的亲笔信。而且据老朽所知,朱贼太子及其宠信吴氏一门,吴襄父子都封了国公,吴三妹虽然只是选侍,但却专宠房帷,如果不是要和我大清议亲,早就扶正了......”

说话的正是许定国,他和刘良佐现在已经剃了头,结了辫,换上了大清朝的官服,跪在了紫禁城的武英殿中。两旁都是在京的大清文武重臣,御座却空空如也,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则立在御座前面,脸色铁青似黑。

看着多尔衮脸上的怒容,一旁没有说话的刘良佐心想:吴三桂看来是凶多吉少了!不过想想也是,吴三桂的身份多尴尬啊!他妹夫眼看就是南朝皇帝了,他一国舅爷还跟大清这里混?而且他还死抓着兵权不放手,还在不请示朝廷的情况下,就领兵离开太原前线,南下去了了洛阳......这要没贰心,老母猪都能上树了!

“哼!”这时多尔衮冷哼一声,打断了许定国的话,然后将目光转向了刘良佐,“刘总兵,你来说!”

许定国那么老,一看就糊涂......所以多尔衮也懒得和这老糊涂置气了——吴三桂什么心思,多尔衮会不知道?可多尔衮还是得用这个吴三桂和他的关宁军。这就是多尔衮高明的地方!

现在的敌人不仅是南朝大明国,西边还有俩流寇,一个闯贼李自成,一个献贼张献忠。吴三桂只要能对付流寇,对多尔衮和大清朝来说就足够有用了。

至于他会不会在什么时候倒戈投靠大明朝,那根本不是多尔衮眼下要考虑到问题。而且吴三桂在打败李自成之前是不会那么干的——要不然清军攻其东,李自成攻其西。吴三桂在洛阳的那点实力能支撑多久?

因此多尔衮在得知吴三桂南下洛阳之后,非但没有动怒,还在朝堂上公开褒扬吴三桂。把击退攻入北直隶的流寇大军的功劳,全都归在了关宁军头上。

可没想到,他才夸了吴三桂没几日,就有个从南朝投靠过来的老糊涂汉奸揭发吴三桂有贰心......这不是在打多尔衮的脸面吗?这不是让大清朝堂上反对多尔衮的那群旗主王爷看笑话吗?

可惜人心隔肚皮,刘良佐虽然年轻一点,但是也看不透多尔衮的心思。他只知道要如实向大清主子报告......

“禀报摄政王,据奴才所知吴三桂和朱贼太子之间的确有所勾结,为了策应吴三桂所部举事,朱贼太子还不惜和流寇议和。奴才和许总兵早在九月时就得到令旨,不得再向流寇所据之地进兵。在十月份时,流寇大队在北直隶进展顺利,眼看就要迫近京师时,朱贼太子也一在下达令旨,要求奴才和许总戎力避与流寇的冲突,并等待山西变局发生后,再向西运动。这山西之变局,显然就是指吴三桂举事!”

居然言之凿凿......多尔衮心里早就骂开了:你个汉奸,还不住口!

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当然知道多尔衮的心思了——他不就是想维持关宁军这个团体,再让他们去对付流寇吗?

保持关宁军这个团体,一则容易稳定,不会因为要瓦解关宁军而开战;二则也没有瓜分关宁军部众的问题——在大清入关前投靠的汉军,都是要编入各旗的,而从吴三桂开始,这个惯例就打破了。现在吴三桂所部的四万关宁军,还保持着自身的编制,并没有变成汉军。

如果吴三桂所部和平接受八旗改编,那么以其多达四万户的实力,不是任何一个旗能够独吞的,比如会平分......多尔衮方面的两白旗最多拿下一万户,而其余的三万户则会被另外六个旗拿下,这对多尔衮来说可是一笔赔本买卖!

而多尔衮如果要做恶人,铲除吴三桂、吴三凤,再强行拆散关宁军分入各旗,那么两白旗就会变成关宁军余部的敌人——编入两百旗的关宁军余部不会服帖,多尔衮也不能相信他们,反而要防着他们。而进入其他各旗的关宁军余部,又会成为反对多尔衮的急先锋。

多尔衮要这么干,就等于削弱自己,壮大了八旗之中的对手了。

而对多尔衮有害无益的事情,济尔哈朗倒是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