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六章 激烈争论(1 / 1)

咚咚咚,巨大的战鼓声传来,呜,低沉的海螺号响起。一队队的蒙古骑兵下马汇集到盾车的后面,此次出战的蒙古兵马一共两万,因为土谢图的科尔沁兵连番作战已经损失了不少人马,所以这次进攻由巴林部五千兵,敖汉部五千兵,还有扎赖特部一万兵组成。分别由巴林部的洪巴图鲁,敖汉部的色特尔色棱贝勒,扎赖特部的布和贝勒三人指挥。两红旗的人马自然不用说是由岳托和萨哈廉指挥,经过连番鏖战,两红旗的兵马建制还算完整,各有兵近七千人,皇太极让多尔衮和多铎带巴牙喇随后出击,这样凑足了一万五千之数,另外济尔哈朗的正蓝旗没有受到任何损失,皇太极安排他和土谢图剩下的兵马共计一万五千人作为预备队。皇太极和阿济格领着正白旗和剩余蒙古诸部的兵马在后压阵。

明朝和**的仆从军压到前面去,一千多**火铳兵和明军炮手跟在盾车后面,为了这次战斗,皇太极也将所有的火炮全部投入,参加攻击的火炮达到了约两百门,只是这些大小火炮的质量肯定是拍马也赶不上青弋军,射程方面,除了有限的红夷大炮和大将军炮以外,剩下的火炮射程近,需要抵近射击,免不了的双方肯定会进行一场炮战。

“阁老!阁老!圣上,圣上答应了。”报信的校尉气喘吁吁的跑上城头呼唤孙承宗道。孙承宗头也不回,只是拿着千里镜观察着。校尉跑上来看看孙兴,孙兴将手放在嘴边,示意校尉说话不要那么大声打扰到阁老。校尉又轻声的禀报了一遍:“阁老,圣上已经同意了阁老的方案,可以让城外新军进城避险。”

孙承宗这才缓缓扭过头来,面带苦笑的道:“圣上的旨意来迟了,恐怕现在他们想退也退不回来了。”校尉大惊声色,立刻伸头看去,只见城下距离城墙四五里的地方已经是黑压压的站满了士兵,满蒙联军分成了巨大的几个部分,前面是灰色的人海,好像都是步兵,中间是骑兵,全部都是红色的铠甲,后面还有灰色和蓝色混在一起的部分,最后又是一个大阵,总人数恐怕有八九万人,皇太极的织金龙纛就在最后的大阵中,显得那么扎眼。孙阁老说得对,大战在即,恐怕城外的新军想撤也撤不了了。

刘毅收起千里镜,回头看看身后的战士们,又看看高地下面紧密列阵的火铳兵战士们,他之所以不将军队移到城下,以便得到城上支援的原因有二。第一,这里的地形更加有利于青弋军的战术发挥,而背靠护城河,一马平川,更加有利于皇太极的骑兵冲阵。其二,刘毅其实是不太相信明朝的旧军的,指望这些兵马在城上发炮掩护自己,别搞的不好一发炮弹没打准打到自己的阵中吧。他们的水平怎么能和青弋军比,青弋军绝不会将自己的安危交到别人手上。但是这样一来,青弋军就离城墙较远,那么根本就得不到孙承宗一丝一毫的支援,除非城内的军队杀出来,目前的情况下根本是不可能的。只有靠自己了,三千九百青弋军硬撼皇太极八万余人,二十倍以上的人数差距,这将是会是一场载入史册的战斗。

“同志们,建虏二十倍于我,你们怕吗?”“不怕!不怕!不怕!”

“好,多余的废话不说了,大战在即,我青弋军只能死战不退,这一仗打完了,我刘毅自掏腰包请大家喝酒。”“哈哈哈,多谢将军。谢谢将军。”刘毅云淡风轻的笑谈,让大家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下来,战士们大笑着,热情的回应着刘毅。青弋军藐视群雄,只因为他们是青弋军,是一支有着高度凝聚力和信仰的新军,他们会不断胜利,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刘毅最后高声喊道:“我青弋军!”“必胜!必胜!必胜!”高呼声随风传扬。

孙承宗的手紧紧的握住千里镜,他看到这支明军在二十倍于己的敌人面前依然是士气高昂,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就这份胆色,放眼大明,几支军队能做到。可惜这支兵马。。。

皇太极倒是觉得有些意思,这支部队竟然还有如此高的士气,真是有些让人新奇,他问一边的鲍承先道:“鲍先生,对面的兵马是哪支军队,你以前在明朝军中待过,想必应该知道吧?”鲍承先其实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这是哪支兵马,不错,他以前确实在明军中任职,可是他投降金兵已经很长时间了,而且南直隶跟北地隔着十万八千里,刘毅当初不过一个小小的防守把总,大明的兵将千千万万,鲍承先哪能每个都听说过,而且他也不是核心权力层,更是无从知晓新军的相关信息。因此鲍承先也只能抱歉的回答道:“启禀大汗,奴才确实是不知道,不过从这支兵马的装备程度和步骑的比例来看,奴才觉得有点像南军,九边的人马奴才比较熟悉,肯定没这么一支兵马,北地的卫所兵不堪用,这支兵马装备了这么多火炮,铠甲也是精良,骑兵还装备这么多火器,很明显应该是不缺饷银,大明最不缺饷银的就是辽东军,辽东军肯定是没这么一支兵马的,大汗这个您比奴才清楚,那咱们不熟悉的就只能是南军了,所以奴才认为这支兵马很可能来自南直隶或者江浙一带,那里富庶,银子多。”

不得不说鲍承先确实是大金的智囊,几句话一分析竟然将青弋军的来历猜了个八九不离十,皇太极听了也是不断点头,看向鲍承先的目光充满了欣赏,虽然他是明人,可是这个头脑确实厉害,谋士果然是很重要,自己熟读三国,诸葛亮才智超群,一个军事集团必须要有大量的谋士才能高效的运转,皇太极拍拍鲍承先的肩膀,“先生果然是本汗的诸葛亮啊。”鲍承先受宠若惊,连称不敢。皇太极不再说话,而是注视着前方即将开始的大战。

“再辛苦你一趟,立刻飞马将现在的情况禀报圣上,如果实在不行的话,老夫派兵出城接应。”孙承宗转头对校尉说道,校尉领命立刻下城上马飞报紫禁城。

“圣上,万万不可,城门已经封闭,城外官将进城都是从吊篮出入,现在大战在即,如果这时候开城,那会造成什么后果,金兵衔尾追击一旦杀入城中就是灭顶之灾。”吏部尚书王永光站出来道。既然这支新军和袁崇焕有旧,特别还是袁崇焕的老部下,那就留他不得。王永光一站出来,右都御史高捷也是一并出列,“城外战局凶险,新军虽然是天子赐旗,可是毕竟不过几千人,难道能和城内百万军民的性命相提并论吗,佛家有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几千人和百万人的命孰轻孰重,想必就是先帝在世也很容易决断吧。”

韩爌也是心痛,但是王永光和高捷抓着大义不放,真要是城内有什么损失,崇祯皇帝也确实担不起这个责任。可是城外的新军又不能不救,就这样的放弃的话对大明的军心士气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如果先帝的战旗被缴获,那么皇太极的威望会达到怎样的高度,他会变成大明更难对付的一个敌人,这是韩爌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崇祯也是无比头疼,放弃,他对不起皇兄和将士们,不放弃,万一出事,大明就万劫不复了。想到此崇祯皇帝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最终他好像下定了什么决心似得说道:“诸位爱卿,朕意已决,朕立刻亲自赴城头观战,给将士们鼓劲,见机行事,如果事不可为再做打算吧,朕就算不能救他们,也不能就这样不闻不问,朕不想对不起皇兄。”

“不可,不可!”下面众臣一齐喊道。工部尚书刘廷元出列道:“战场上刀枪无眼,虽然战场没有摆在城下,可是还有火铳火炮,一个不小心如果圣上有危险,臣等万死难辞其咎。请圣上千万保重龙体。臣请皇上三思啊。”说罢刘廷元带头跪下,呼啦啦后面跟着跪倒了一大片,文武百官都是磕头道:“请皇上三思!”

看着文武百官跪倒一片,崇祯不禁头大,但是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说道:“朕意已决,诸位爱卿莫要再劝,王承恩,立刻准备准备动身,诸位爱卿放心,朕会多带侍卫,也不会以身犯险,这个分寸朕还是有的。”百官力劝无果,韩爌也能理解崇祯的心情,当下决定和崇祯同去,韩爌一带头这下不得了,六部尚书都要同去,崇祯无奈,只好同意,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紫禁城,直奔孙承宗这边而来。王永光心里倒是坦坦,反正去去就回,几千人挡十万人,这不是笑话吗。

就在一行人风风火火赶去的同时,外面的大战已经一触即发。